流程图



煅烧
生产电极的首道工序:煅烧。将油焦或煤焦在隔绝氧气情况下,煅烧炉温达1300-1350℃,利用高温充分去原料中挥发分(S等)、提高原料的真密度及改善原料导电性能。

针状焦

配料

混捏
煅烧后的普焦及煅后针状焦经破碎、筛分按不同粒度分置料斗,再依需求进行干料配置。将针状焦、油煤焦等不同粒度的干料按比例配置。将改质沥青加热至150℃左右,与配好干料共同置于加热的混捏锅中充分混捏成可朔性的糊料。此工序的要点:原料质量、破筛效果、配方科学、混捏充分。


压型
将糊料推进液压成型机料筒,用外力(模压或挤压)将糊料压制成一定形状(一般为圆柱形、也有方形)的生坯,并根据需要剪切成规定长度。


焙烧
一次焙烧:将压制的生坯竖立放置焙烧炉中(根据炉深,一般2根生坯上下连接竖起),周围用焦粉或河砂作为填充料覆盖。实现按照电极大小设定焙烧曲线,用煤气、天然气为燃料,按曲线要求逐步升温至900~1200℃,再根据曲线逐步降温,沥青炭化。
二次焙烧:将浸渍品竖立放置焙烧炉中,其他与一次焙烧一样。
二次焙烧:将浸渍品竖立放置焙烧炉中,其他与一次焙烧一样。

浸渍
为了提高电极的机械强度,增加致密度,提高体密,就需要将一次焙烧品装入高压釜中,用高压将沥青压入焙烧品的孔隙,浸渍品应进行二次焙烧。接头是更高强度、更高密度的石墨制品,需要重复进行2~3次浸渍,3-4次焙烧。

石墨化



石墨化品
石墨化:将焙烧品装入石墨化炉内(需用保温料覆盖),通电加热,使炭素焙烧品转化为石墨晶质结构,从而获得石墨电极具备的物理性能。
随着电极直径的加大,大规格电极的石墨化首选内串炉,电极通体石墨化程度及电阻率基本一致,从而保障石墨电极的使用效果。小规格的电极及接头料石墨化仍采用艾奇逊直流炉。
随着电极直径的加大,大规格电极的石墨化首选内串炉,电极通体石墨化程度及电阻率基本一致,从而保障石墨电极的使用效果。小规格的电极及接头料石墨化仍采用艾奇逊直流炉。

机加工 电极线

接头线


机加工


石墨电极机加工
机加工:对石墨化后的电极毛坯进行表层车削扒圆、两头端面车“平”,连接接头孔内加工丝扣。对石墨化后的接头毛坯机加工成用于连接的接头。